我院“寻迹老舍 泉脉承新”团队开展...
|
为增进我校学子对山东大学校史的了解,增强对母校的认同感,7月18日至8月15日期间,我院“寻迹老舍 泉脉承新”社会实践团队于老舍故居展开“探寻校史印记”系列活动。 活动准备阶段,团队成员通过整合书籍与网络资料发现,老舍被誉为“人民艺术家”,曾担任我校中文系教授,并属于济南市历史文化名人。因此,团队成员一致认为,寻访老舍先生于山东大学留下的历史痕迹,是探寻我校校史的一把宝贵的钥匙。将“寻迹老舍 |
|
发表时间:2025年08月24日 |
|
我院与文化传播学院召开2025年暑期...
|
为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助力学校全面图强,推动学院教育科技人才高质量发展,8月25日晚,我院与文化传播学院在文学楼会议室召开2025年改革发展工作务虚会。我院、文化传播学院领导班子参加会议,会议由文化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周新顺主持。 我院党委书记郭春晓首先传达了学校教育科技人才大会暨2025年校领导班子暑期工作务虚会、2025年人事 |
|
发表时间:2025年08月26日 |
|
山东大学小树林支教调研团文学院赴...
|
为践行新时代青年使命担当,服务基层教育文化发展,7月至8月,山东大学学生小树林支教调研团文学院赴济南历城泉韵新程支教队赴济南市历城区万象新天社区,顺利开展了为期四周的暑期支教活动。团队秉持“躬行服务、文馨相传”理念,有效助力社区文化建设与治理能力提升。 实践筹备阶段,团队召开线上工作动员会,通过深入分析社区教育需求与队员专业优势,集思广益、因材施教,最终制定以“泉韵课堂”学业辅导为基础、“万象工 |
|
发表时间:2025年08月26日 |
|
我院“青禾银杏”双育援教团队赴民...
|
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青年担当精神,我院“青禾银杏”双育援教团于8月6日至8月15日走进安徽省界首市民族社区,围绕助老服务、非遗传承、青少年教育三大领域开展系列实践活动,以青春力量赋能社区发展,彰显青年担当。 聚焦老年群体需求,团队在民族社区开展了为期三天的助老服务活动。队员们分组进行走访慰问,针对独居老人建立详细信息台账,协助排查家庭用电、燃气等安全隐患。面对老年人面临的"数字 |
|
发表时间:2025年08月26日 |
|
山东大学“心连心•红色路”团队革...
|
为深入挖掘革命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近日,我院社会实践团队先后前往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四川省成都市人民公园及成都博物馆,开展以“红色征途•文物寻踪”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地探访、史料研读等形式,近距离感受革命文物的时代价值与精神力量。 实践开展前期,团队成员通过线上会议明确分工,提前查阅中法战争、土地革命时期相关历史资料,为实地探访做好准备。抵达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后,团队 |
|
发表时间:2025年08月26日 |
|
“中国现当代文学学人研究的问题与...
|
8月24日至8月26日,由我院、山东大学人文社科研究院主办,山东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山东省当代文学研究会协办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学人研究的问题与方法”学术研讨会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顺利举行。开幕式由我院副院长王辉主持。 开幕式上,我院院长黄发有指出,本次研讨会以“学人研究”为主题,既是对学术传统的致敬,更是对未来路径的开拓。他强调,学人研究要走向深入,离不开扎实的史料基础。只有通过对史料的广泛搜集 |
|
发表时间:2025年08月26日 |
|
青峦净塑调研实践团“青峦净塑,青...
|
2025年暑期,我院青峦净塑调研实践团以“青春之力,净塑行动”为宗旨,通过“调研筑基、科普赋能、实践拓效”的路径,深入社区、校园与乡村,开展白色污染防治系列活动,推动净塑理念从认知走向行动。 在社区场景中,团队走进济南甸柳第一社区、上海花园社区及安徽省界首市民族社区等地,通过“理论+实践”模式开展分层科普。成员们借助课件、动画和手工课等形式,讲解塑料危害与回收知识,引导孩子们利用废弃材料进行 |
|
发表时间:2025年08月26日 |
|
山东大学泉润青禾支教队暑期实践活...
|
为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红色基因,山东大学泉润青禾支教队于近日在济南市历城区翡翠清河社区开展了一场为期两周的主题支教活动。队员们秉持“红色文化铸魂、传统文化培根”的教育理念,通过“红色+传统”双轨教学模式,为社区青少年带来一系列富有教育意义与文化内涵的精彩课程。 在红色文化教育板块,团队以“红色长征路”为主题,通过沉浸式讲述和情景再现,深情回顾了血战湘江的壮烈历程与“半条棉被”的温暖 |
|
发表时间:2025年08月26日 |
|
我院“民族心·共筑精神长城”团队暑...
|
为深入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要求,深入了解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山东大学“民族心·共筑精神长城”行动队于2025年8月分赴广西壮族自治区、重庆市与山东省开展以“探寻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团队通过实地调研、场馆参观等形式,深入考察地域文化标识性成果,以实际行动为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活动开展前,团队多次召开 |
|
发表时间:2025年08月26日 |
|
我院“岁时记忆·文化共振”实践队顺...
|
为深入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密码与当代活力,我院“岁时记忆·文化共振”实践队于7月31日——8月18日分赴河北唐山、陕西安康、江苏南通三地,深入文化现场开展实践调研。 实践中,团队在三地展开针对性探访。在河北唐山,队员们走进开滦国家矿山公园,通过档案查阅和实地考察,系统了解这座百年煤矿的发展历程与工业遗产保护现状;在皮影戏、乐亭大鼓传承基地,全程参与体验工坊活动,尝试皮影雕刻,练习乐亭大鼓 |
|
发表时间:2025年08月27日 |
|
山东大学“声入人心·语润乡村”实践...
|
为响应2025年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号召,“声入人心·语润乡村”社会实践队于7月28日至8月8日,前往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太石镇三益村开展了普通话推广实践活动。开展此次活动的目的在于通过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升基层群众语言沟通能力来提高当地居民在教育、就业、信息获取等方面的便利性,巩固脱贫攻坚的重要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三益村位于太石镇北部,交通相对不便,语言环境以当地方言为主。因此,推广 |
|
发表时间:2025年08月27日 |
|
我院“红色征途·文物寻踪” 暑假社...
|
为深入挖掘革命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2025年暑假期间,我院组织学生实践团队前往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开展以“红色征途·文物寻踪”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团队通过实地参观、史料研读、成果梳理等形式,近距离接触革命文物,探寻其承载的革命精神,为红色文化传播积累鲜活素材。 实践活动前期,团队成员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制定了详细的实践计划,明确分工为“文物记录组”“史料整理组”“成果撰写组 |
|
发表时间:2025年08月26日 |
|
我院青年志愿者协会“鲁有佳木”社...
|
2025年暑假,我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专门跟进学院“青鸟计划”宣传推介、注册使用、实习实践等工作,致力于成为学生、学校、学院间高效沟通合作的纽带。青志协围绕山东省推出的“青鸟计划”,通过联系山东省各地市团委、收集岗位信息并宣传发布、推介文院优秀学子到各市进行实践,实现服务同学、服务家乡、服务社会的目标。 截至目前,本次“青鸟计划”协助对接工作已顺利进入收尾阶段。回首前期,团队对接有条不紊,做好 |
|
发表时间:2025年08月27日 |
|
山东大学岱宗育禾团队暑期支教活动...
|
2025年8月7日,山东大学小树林岱宗育禾支教团队在连桥社区顺利完成为期十四天的暑期支教活动。本次活动以系统化的课程与多元组织形式,为社区儿童带来涵盖多学科、多类型的趣味课程,有效助力其知识积累与综合素质提升。 支教团队紧扣“多元启智、全面浸润”主线,依托四大课程模块扎实推进教学。晨光启智模块专注暑期作业辅导,答疑解惑、夯实基础;趣味学科模块将语文、物理、天文、地理、编程与自然科学等知识融入实践 |
|
发表时间:2025年08月26日 |
|
我院罗超华、孙学堂老师于光明日报...
|
近日,罗超华、孙学堂老师在光明日报发表了具有深度和价值的学术文章,分别是《王安石作文“不近人情”说辨正》《躬行其志,当实不修——康海的文道复古思想》,为学界带来了新的思考和启示。 8月11日,罗超华老师发表《王安石作文“不近人情”说辨正》,专注对王安石文的“不近人情”论说。通过深入研究,对这一论说进行了全方位剖析。 8月25日,孙学堂老师发表《躬行其志,当实不修——康海的文道复古思想》,把目光 |
|
发表时间:2025年08月27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