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要求,深入了解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山东大学“民族心·共筑精神长城”行动队于2025年8月分赴广西壮族自治区、重庆市与山东省开展以“探寻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团队通过实地调研、场馆参观等形式,深入考察地域文化标识性成果,以实际行动为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活动开展前,团队多次召开线上筹备会议,集体讨论调研主题、规划行程路线、明确任务分工。团队成员根据专业背景和地域优势分成三个小组,分别负责文物考察、乡村调研和古镇文化研究,同时设立了资料收集、影像记录和报告撰写等协作岗位,为实地调研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实地调研中,实践团队分赴广西、山东、重庆三地。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调研点中,团队成员系统考察了“广西古代文明陈列”“合浦启航——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等主题展厅,重点调研了广西铜鼓文化的发展脉络与艺术特征,通过拍摄记录、资料收集和专家咨询,详细了解了铜鼓纹饰所反映的稻作文明、图腾崇拜等文化内涵,认识到广西民族文化与中华文明的整体联系。
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军屯村是实践团队另一重点调研地点。该调研点是鲁西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回族聚居村落,以红色历史底蕴和民族交融传统著称。实践队成员重点走访了村内红色革命教育基地,通过实物展陈、图文史料和场景复原,系统了解了该村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作为冀鲁豫边区重要支前基地的历史。回族群众与汉族同胞共同奋斗、团结抗战的事迹,是军民团结、各族一家的生动体现。军屯村清真寺亦是基层社区促进民族团结和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平台。寺内保存的历史碑刻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实物见证。
同期,另一位队员前往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对西沱古镇和万寿古镇开展文化调研。通过实地走访吊脚楼群、土司纪念馆和秦良玉史迹陈列馆,实践队员系统记录和分析了土家族建筑特色、非遗技艺和历史人物,深刻体会到土家族文化在中华文明发展中的融合与贡献。
调研结束后,团队全体成员集中召开了总结研讨会,围绕“中华文化基因与各民族文化特征”“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地域实践”等议题展开深入讨论,通过共同分析调研资料、交流每日发现、咨询相关领域专家,逐步深化对“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关系的理解。广西的铜鼓文化、山东军屯村的红色民族记忆、土家族的民族文化,虽地域和形式各异,但均反映出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宏大格局,彰显了各民族共享的历史记忆与文化符号。
经过数日的深入调研,我院“民族心·共筑精神长城”行动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圆满完成。此次社会实践使团队成员更加直观认识到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现实基础与历史脉络,坚定了实践队员积极投身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而持续贡献青春力量的理想信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