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0日下午,“当代美学前沿:东方与西方”国际学术研习营迎来第十一场重磅讲座。俄罗斯圣彼得堡彼得大帝理工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玛丽娜·瓦西里耶娃教授在知新楼A620教室,以“现实与幻象:美学范畴的再审视”为题做学术讲座。讲座由文艺美学研究中心曹成竹副教授主持。巴西米纳斯吉拉斯联邦大学哲学系教授罗德里戈·杜阿特,美国著名艺术史论学家、湖北大学访问学者、武汉纺织大学特聘教授大卫·布鲁贝克,德国卡塞尔大学艺术史与美学系王卓斐副教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白龙教授,我院副院长杨建刚教授共同与会,现场吸引了来自全国多所高校的硕博研究生参与。

瓦西里耶娃教授从美学学科中“现实”概念尚未得到充分发展的现状切入,系统阐释了这一范畴在本体论和认识论中的首要重要性及其在美学核心议题中的缺失。她援引阿尔捷姆·叶夫根尼耶维奇·拉迪耶夫的“三岛”理论,将美学理论的构建生动比喻为“客体之岛”、“主体之岛”以及关注氛围、环境和日常性概念的“第三岛”,并指出当前正是“第三岛”在日常生活美学、设计研究等领域蓬勃发展。通过对视觉实践在文化中深远意义的剖析,她从希腊罗马时期的光学错觉、庞贝壁画的模仿原则,到中世纪的逆透视和变形比例,再到文艺复兴时期的错视画法,系统梳理了幻觉艺术的历史脉络。讲座还深入探讨了20世纪反射理论的发展、本雅明的“光环”概念、丹托的“艺术界”理论,直至21世纪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作为最新幻象形态的哲学意涵。

在随后的问答环节中,与会同学踊跃提问,大卫·布鲁贝克教授、王卓斐副教授、白龙教授也深度参与交流,现场讨论气氛热烈。大家围绕幻觉的本质、视觉文化与认知科学、人工智能艺术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讲座学术主持人曹成竹副教授总结指出,这场讲座通过宏阔的历史视野和细腻的个案分析,不仅深化了美学理论中现实与幻象、艺术与幻像这一核心议题的理解,更为跨文化的美学对话搭建了重要平台。
本场讲座在热烈的学术氛围中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