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对高等教育的新定位、新部署和新要求,我院立足“文史见长”的百年积淀,积极对接国家文化发展战略,举办作家书院系列活动。3月22日下午,我院邀请著名作家、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席孙甘露于明德楼二层报告厅进行一场以“从先锋写作到红色史诗”为主题的讲座。我院院长黄发有教授担任主持人、与谈人。



会上,黄发有对孙甘露作客“人文纵横”讲座表示热烈欢迎,并对其在先锋文学与红色史诗双重领域的创作成就予以高度评价。在与谈环节,黄发有从文学创作的地缘渊源、先锋文学的形式实验、红色史诗的历史重构等多维度切入,结合对《千里江山图》《呼吸》等具体作品的思考与孙甘露展开深度对话。
孙甘露结合自身经历与创作实践对此展开交流和回应。他坦言,父辈的革命基因始终是创作的隐性线索,每次途经山东总会回想起父亲少年时代在家乡的经历,这种故土的精神牵绊始终流淌在血液里。回溯80年代的先锋文学运动,孙甘露以“侦察兵”为喻,认为这是当时的文学创作者们用语言实验对此前文学创作进行的反扑。而对于红色题材创作,孙甘露指出,要在史料考据与文学想象中保持平衡,做到“大事不虚,小事不拘”。此外,孙甘露还就“空间叙事”“上海书写”“AI与写作的关系”等多个话题作出回应。

现场交流环节,孙甘露就现场同学所提出的多个问题作出解答。针对青年创作者的苦恼,他指出,写作的痛苦跟成长的痛苦一样,是伴随成长一起解决的。天才罕见,大部分人都需要通过学习一点点进步,过程虽然痛苦,但也是有意思且值得尝试的。

本次讲座在威海校区、青岛校区同步设立视频分会场,在我校师生引发热烈反响。活动聚焦从先锋文学到红色史诗的创作转型,为新时代文学创作与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启示。下一步,我院将继续深化“创作+研究+育人”一体化模式,通过举办系列专题讲座、创意写作论坛及文学沙龙等,着力推动文学教育创新与创作实践深度融合,不断推进创意写作学科发展,培养新时代文学领军人才,为构建中国自主的文学话语体系持续注入山大力量。
孙甘露,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席、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创意写作研究院院长、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著有长篇小说《千里江山图》《呼吸》、中短篇小说集《时间玩偶》、随笔集《我又听到了郊区的声音》《时光硬币的两面》、访谈录《被折叠的时间》、纪录片《此地是他乡》等。作品曾获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第十六届“五个一工程”奖、第三届上海青年文学奖等。作品有英、法、日、俄、韩、罗马尼亚等多种译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