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下午,我院于知新楼A115报告厅举办“我的山大故事·作家校友创作谈”文学沙龙。中国作家协会原书记处书记、原《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著名作家赵德发、周晓枫,《青年文学》主编张菁出席本次活动,我院常务副院长马兵主持,吸引众多校内外师生及文学爱好者参与。


活动伊始,马兵阐述了本次沙龙活动举办的初心,希望深入挖掘作家校友创作故事背后的经验智慧与精神内核,探索了解山大与作家创作之间的深度联系。

施战军从与其他在场嘉宾的联系谈起,回顾了在山大学习工作的经历。他表示,从在课堂上学习到走上讲台授课,他始终被山大的校园中充盈着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所引导、感动,并逐渐转化为推动自己进行文学创作与研究的底气和力量。他期待更多文学爱好者依托院校资源,发掘自身潜力、释放文学灵感,在山大文脉的滋养中成长为具有深厚人文素养、宽广国际视野和卓越创新能力的文学人才。

周晓枫依托个人经历回忆了山大在自己创作道路上的路牌作用。她表示,在山大的学习生活中,自己积累了文学功底,结识了良师益友,并将所学所知不断转换为个人文学创作的灵感启发与经验智慧。在谈及对年轻一代文学创作者的建议时,她提到,不同代际的文学创作者由于成长背景、社会阅历等因素的差异,往往有着各自独特的关注偏好与写作方式。这种代际间的差异并非阻碍,反而是文学发展的宝贵财富。创作者之间可以通过真诚、深入的对话交流达到进步与升华,进而让笔下的文字始终保有犀利的锋芒,推动文学事业持续繁荣发展。

赵德发结合学习成长经历,回忆了考入山大时作为初学者的忐忑不安,感慨在山大学习过程中的收获成长。他将山大对自己文学创作的裨益总结为“增智”“解放”“唤醒”三个关键词,课堂内外的学习交流构建了扎实的知识基础、提供了先进的文化信息、激发了蓬勃的创作热情。作为我院作家书院讲席教授,赵德发希望更多人投入文学创作之中,不断强化文学创作氛围、为当代文坛输送源源不断的创作力量。

张菁回望了山大师生在自己文学观念塑造过程中的正向引导。她表示,自己始终谨记老师教导文学创作需要提升志气与稚气,挖掘文学背后的人文精神,坚守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她谈到,山大文学院具有深厚的学术积淀和丰富的历史底蕴,为文学创作提供了底气、正气、勇气,不断激发出创作者书写中国故事的无限潜能。
互动环节中,四位嘉宾回答了与会师生创作题材选择、思想表达、发展方向等不同层面的困惑,鼓励创作者扎实基础功底、坚定价值追求,书写富含人文关切与精神力量的故事篇章。
本次文学沙龙,各位作家校友从自身创作情况出发,以创作心得启迪文心智慧,以校友故事抒发山大情怀,充分彰显了我院“重情义、尚风骨、尊学术”的优良传统与向上向善、求真求实的文化氛围。接下来,我院将始终以服务国家文化战略为己任,不断破解学科发展瓶颈,探索文学教育新范式,以实际行动推动我院打造学院特色文化品牌、建设中文一流学科高地,为培养新时代文科人才、赓续文脉华章贡献山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