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部署,我院充分发挥“百廿山大,文史见长”的学科优势,举办作家书院系列活动。3月22日上午,我院邀请国际安徒生奖得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曹文轩于明德楼二层报告厅进行一场以“文学感觉分析”为主题的讲座。山东大学副校长曹现强出席活动并主持讲座。



曹现强在主持中指出,山东大学致力于推进“学术兴校”“文化引领”发展战略,“文渊讲堂”便是学校打造的重要学术品牌活动。他鼓励在座师生以此次讲座为契机,理解文学、亲近美学,深耕文学阅读,在创作实践中守正创新,厚植文化自信。
会上,曹文轩从自身经历与创作经验出发,围绕“敏锐的感觉”“丰富的感觉”“特殊的感觉”“精微的感觉”四个层面进行作品分享与故事讲述,聚焦文学阅读与文化积累,深入剖析了文学感觉与知识教化在艺术创作与文学接受中的重要性。他表示作家或艺术家对于历史变迁中政治风云的宏观关切或许难以与政治家媲美,但在宏观感觉下对细微的关照使得其能够创作出具有“特殊感觉”的文学作品。相较于人工智能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人类创作者对微妙情感的体察、对幽微人性的把握、对生活肌理的独特感知,正是艺术创作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讲座尾声,曹文轩以“有多少知识,就有多少感觉”为四个话题作结,创作者应通过持续的知识积累与经验沉淀,淬炼独特的审美判断力、塑造独特的文学感觉。

问答环节,曹文轩分享了自己创作《蜻蜓眼》的材料来源与创作经历,鼓励同学们广泛地取材于生活。针对如何将文学感觉转化为艺术表达的问题,他指出,一代代读者的探索确定了好书的基本品质,只有持之以恒地从好书中汲取知识,才能达成由文学感觉到文学表达的实现。


此次讲座在山东大学师生中反响热烈。未来,我院将以作家书院为依托,把握新时代文化使命,进一步构建“创作+研究+育人”一体化模式,不断打造新的学科亮点,为培养新文科领军人才、推动我国文化事业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曹文轩,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北京大学文学讲习所所长。出版长篇小说有《草房子》《蜻蜓眼》《青铜葵花》等;创作绘本有《羽毛》《烟》《夏天》等90余种;出版学术著作有《第二世界——对文学的哲学解释》《小说门》等。250多册作品被译为英、法、德、俄、希腊、日、韩、瑞典、西班牙、意大利、阿拉伯、波斯等40余种文字。曾获国家图书奖、中国出版政府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宋庆龄文学奖金奖等重要奖项50余种,并获得多项重要国际奖项。2016年4月获国际安徒生奖,2017年1月获影响世界华人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