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研究生新生对学科前沿领域的理解,系统提升其学术研究能力,10月22日晚,我院于知新楼A706举办“汉语言文字学与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学术能力提升工作坊”。汉语言文字学教研室教授岳立静、侯乃峰,副教授刘洪超、刘文,2025级硕士辅导员张洪刚出席活动,与两个专业的2025级研究生进行深入交流。活动由2025级汉语言文字学与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负责人郑可为主持。

岳立静首先系统介绍了教研室的师资力量与学科建设概况。她详细阐述了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两个专业的研究领域、学科优势与研究特色,为同学们勾勒出清晰的学科版图。随后,她回顾了学科建设与学者梯队的发展历史,并重点讲解了山东大学语言科学实验中心在我院的落实情况,展示了坚实的科研支撑平台。在论及近二十年来方言学研究的进展时,岳立静总结了方言学在研究方法多样化、开展全国性标准化调查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也分析了当前在数据收集等方面的挑战与难点。最后,她寄语新生珍惜韶华、勤勉钻研,为学科发展注入新活力。

侯乃峰以“出土文献与古文字学研究漫谈”为题分享学术见解。他首先对该研究领域进行了概要介绍,随后引领同学们纵览当前学术热点与最新动态,把握学科前沿。他结合自身求学与研究经验,为同学们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出土文献学习方法路径,并就在场同学普遍关心的论文写作规范与投稿策略等问题传授了宝贵经验。

刘洪超介绍了计算语言学的学科概况、发展历程及前沿研究。他重点剖析了计算语言学在探讨人类语言与文化地理关系等方面的应用前景,建议同学们在掌握必要编程知识的基础上,善用大语言模型等工具辅助研究。同时,他特别强调了计算语言学论文写作的核心要点,鼓励同学们扎实基础、积极探索,不断提升学术研究能力。

刘文从语言学与科学技术深度融合的宏观趋势出发,介绍了包括大语言模型、脑机接口、临床语言学在内的多个前沿发展方向。他指出了我院实验语言学领域依托先进实验设备形成的独特优势,建议同学们合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学习与研究,密切关注学科前沿,在建立跨学科视野的同时坚守语言学的本体与专业特色。

互动提问环节中,同学们围绕研究方法、课程学习、学术资源利用等话题踊跃提问,与会老师均给予了细致、深入的解答。
本次工作坊为2025级研究生新生提供了一个与资深学者面对面交流的宝贵机会,是一场内容翔实、视野开阔的学术导航。通过系统了解学科的传统根基与前沿动态,同学们进一步明确了学术目标,增强了科研信心。未来,我院将持续推进相关学科学术导引活动,帮助我院学子承续文心、踏实奋进,为传承与创新中华优秀语言文化贡献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