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晚,俄罗斯美学学会主席、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哲学研究所文化研究与美学系哲学教授Artem Radeev 以“重新发现实用美学”为题,带来了一场兼具历史深度与当代视野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宋夜雨教授担任主持人,吸引了国内数十所高校的百余名硕博士研究生现场参与。

讲座伊始,主持人宋夜雨教授详细介绍了阿尔捷姆·拉迪耶夫教授的学术背景与研究领域,其研究涵盖美学史、美学理论、艺术哲学、电影哲学等多个方向。他是期刊Terra Aestheticae的创始人,也是期刊Espes, Terra Aestheticae , Studia Culturae, 等的顾问或编辑委员会成员。他曾先后在弗罗茨瓦夫大学和赫尔辛基大学参加科学实习、在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教授美学和电影哲学相关课程,并在俄罗斯的不同城市举办关于美学和电影哲学的公开讲座,具有深厚的学术积淀与广阔的文化视野。
讲座聚焦于实用美学的核心争议与发展脉络,深入阐释了美学“历史、理论、实践”三元组的内在逻辑,为在场师生提供了理解美学的另一维度。阿尔捷姆教授首先指出,“实用美学”概念长期存在定义模糊的问题,常与审美体验、美学实践、应用美学等概念混淆。他强调,美学与其他人文学科的核心差异在于,其不仅关联历史与理论,更与实践紧密交织,对这三元维度的全面关注,是理解美学问题的关键。为印证这一观点,他追溯了美学发展的历史源头,详细梳理了鲍姆加滕、卡尔・戈特赫尔夫・穆勒、康德三位学者的核心主张。鲍姆加滕将美学分为理论与实践两部分,提出“审美练习”概念,强调其与品味提升的关联;穆勒构建了逻辑与美学的平行关系,将美学视为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体;康德则通过“精神力量的文化”等概念,揭示了美与艺术中实践发展的核心意义——三人的理论共同印证了美学理论与实践的深层联结。
阿尔捷姆教授还厘清了实用美学与应用美学、美学实践的关键区别。他指出,实用美学并非简单的理论应用,而是既解释美学实践机制、又基于该机制展开实践的特殊领域;而应用美学则呈现出表演实践、哲学美学原则应用、审美服务提供三种独立趋势。同时,他介绍了当代实用美学的重要分支,包括以可控实验探索审美体验的实验美学,以及以改善主体审美体验为核心的实用美学,展现了实用美学的多元发展态势。此外,他也坦诚实用美学面临的三大障碍,包括理论与实践的非线性关系尚未明晰、易陷入用呼吁替代实践的误区、改善主义预设引发的合理性争议。
在互动提问环节中,师生们围绕讲座主题踊跃提问。有同学询问观影、欣赏自然等日常审美体验与实用美学的关联,有同学探讨实验美学中两种实验类型的实践价值,还有同学就实用美学如何突破改善主义障碍、与当代文化融合提出疑问。阿尔捷姆教授结合自身跨文化研究经验,逐一回应了这些问题,深入解读了实用美学的实践边界与发展潜力。
在讲座尾声,宋夜雨教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他表示,阿尔捷姆教授的讲座系统梳理了实用美学的历史脉络、核心争议与当代形态,反映了美学研究中重理论轻实践的局限,为推动美学学科的多元发展、促进跨文化美学交流提供了重要启示。在热烈的掌声中,本次讲座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