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学科育人内涵,厚植中华文化根基,我院于4月26日至27日组织2024级硕士、博士研究生赴曲阜、泰安开展文化研学活动。本次游学活动由文学院党委副书记王萌及学院教师代表李剑锋、夏冬红、张鹏、赵鑫、张洪刚、王伟龙、宋海涛老师带队,实地考察了孔庙、孔府、岱庙及泰山等文化名胜,引导学子在历史现场感悟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着力培养“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新时代文科人才。

4月26日上午,研学团队首访曲阜孔庙。晨光初照,棂星门下,师生驻足观览古人字迹,从斑驳石纹中初识洙泗之间的礼乐气象。“千年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大成殿前,屋檐如翚斯飞,诉说圣殿承载的文化底蕴。学子于杏坛旧址追思“弟子读书,孔子弦歌”的讲学盛景,体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的儒学精义。随后,团队探访孔府建筑群,从九进院落的布局中了解古代建筑技艺,透过木雕窗棂的刻痕与《孔子家语》的治家格言,思考传统世家文化的多重面向。

4月26日下午,团队转赴泰安岱庙。正阳门内,汉柏凌霄,苍虬如铁,遥应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的千古叩问。天贶殿壁画前,浩浩荡荡的神祇仪仗引起师生的讨论;历代碑刻陈列处碑碣林立,自汉隶至唐楷,从《张迁碑》的朴拙雄浑到《纪泰山铭》的盛唐气象,师生依次品评,触摸书法演变的千年脉络。

4月27日,师生自中天门启程攀登泰山。沿途,研学团队遍览青绿山水,考察了众多具有深厚历史文化价值的景点。云阶千级,摩崖如史册展开,“山辉川媚”、“排闼送青”等文学旧典令同学们倍感亲切。五大夫松前,团队聆听秦始皇避雨封松的历史故事,感受着千百年的沧桑变迁。一路上师生们结合李白、杜甫等诗人的相关创作,探讨古代文人墨客登山时的心境以及诗歌创作背后的文化内涵,行至南天门及玉皇顶,更诵“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以砥砺心性,抒发壮怀。
曲阜寻根,方知“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泰山观化,乃见“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我院将持续推动“文化现场教学”,引导青年学子扎根文明沃土,赓续千年文脉,在山水形胜间砥砺学术志趣,以“为往圣继绝学”的使命感,开启学术探索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