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讯 | 路广正先生《训诂学通论》修...
|
训诂学,是以诠释文献语言为核心的一门古老学问,尽管现在被视为“冷门绝学”,但其在古代却是一门显学,与文字学、音韵学三足鼎立,后两者也是以训诂学为最终归宿的,研究文字、音韵的最终目的就是正确解读古代典籍的意义。著名学者杨树达先生有言:“治国学者,必明训诂,通文法。”训诂能力是每一个与古籍打交道的人必需的基本功,训诂之学是从事中国古典学术研究的基础之学。 2023年,山东大学文学院先后再版了杨端志 |
|
发表时间:2023年10月31日 |
|
书讯 | 冯浩菲先生《中国训诂学》修...
|
训诂学,是以诠释文献语言为核心的一门古老学问,尽管现在被视为“冷门绝学”,但其在古代却是一门显学,与文字学、音韵学三足鼎立,后两者也是以训诂学为最终归宿的,研究文字、音韵的最终目的就是正确解读古代典籍的意义。著名学者杨树达先生有言:“治国学者,必明训诂,通文法。”训诂能力是每一个与古籍打交道的人必需的基本功,训诂之学是从事中国古典学术研究的基础之学。 2023年,山东大学文学院先后再版了杨端志 |
|
发表时间:2023年11月03日 |
|
书讯 | 杨端志先生《训诂学》修订再...
|
训诂学,是以诠释文献语言为核心的一门古老学问,尽管现在被视为“冷门绝学”,但其在古代却是一门显学,与文字学、音韵学三足鼎立,后两者也是以训诂学为最终归宿的,研究文字、音韵的最终目的就是正确解读古代典籍的意义。著名学者杨树达先生有言:“治国学者,必明训诂,通文法。”训诂能力是每一个与古籍打交道的人必需的基本功,训诂之学是从事中国古典学术研究的基础之学。 2023年,山东大学文学院先后再版了杨端志 |
|
发表时间:2023年11月03日 |
|
我院召开2023-2024学年第一次团支书...
|
为明确团支书工作职责,促进各团支部发展建设,推动文学院团学工作再上新台阶,10月29日晚,我院于电教北楼202d召开2023-2024学年第一次团支书见面会暨经验分享会。会议由我院团委学生兼职副书记王馨悦主持,2021级、2022级、2023级全体团支书参会。 会议伊始,王馨悦简要介绍了团支书的工作内容,并对未来工作做出细致部署。她强调,在未来,院团委将联合院青志协共同与属地政企机构展开合作 |
|
发表时间:2023年11月01日 |
|
我院召开学生权益沟通交流会
|
为营造更加舒适便捷的学习与生活环境、搭建学生与学院的沟通桥梁,10月29日晚,我院于电教北楼202d召开第五届“畅益山大”学生提案大赛文学院提案选拔会暨“文苑倾心——权益面对面”提案预选会。本次会议由我院学生会调研权益部负责人王文娴主持,我院2021、2022、2023级团支书及权益委员出席了本次会议。 会议伊始,调研权益部对院内参赛提案予以公示。本次参赛提案涉及面广、关切度深,包含食堂就餐 |
|
发表时间:2023年11月01日 |
|
我院召开2023级本科新生入党教育大...
|
为加强对新生的思想政治引领,深化对党先进性的认识,激发新生入党热情,帮助新生熟悉发展党员工作流程,10月28日下午,我院召开2023级本科新生入党教育大会。2023级全体本科新生、本科生党支部代表参与此次会议,大会由本科生党支部副书记刘牧晨主持。 会议伊始,刘牧晨以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追求政治进步的“人生三部曲”——入队、入团、入党为切入点,引导新生同学交流各自发展为共青团员的过程以及对共产党员 |
|
发表时间:2023年11月01日 |
|
老舍
|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代优秀的作家和人民艺术家。1934年至1936年任青岛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 1899年2月3日,老舍出生在北京西城小羊圈胡同一个贫苦旗人家庭。1913年,考入京师第三中学,同年考取公费的北京师范学校,于1918年毕业。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教学之余,读了大量外国文学作品,并正式开始创作生涯。陆续发表《老张的哲学》、《赵子曰》和《二马 |
|
发表时间:2009年10月06日 |
|
关于开展山东大学2023年度志愿服务...
|
在我校2023年度志愿服务工作中,全体青年志愿者自觉把个人奋斗融入国家、学校事业发展的大局,激扬青春理想,彰显青春力量,圆满完成相关志愿服务活动,弘扬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为总结经验,表彰先进,推举出一批在志愿服务工作中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与有组织力、服务力、凝聚力的志愿服务组织(团队),引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现开展山东大学2023年度志愿服务 |
|
发表时间:2023年11月05日 |
|
师生初探网文新观,智果共赏情谊长...
|
11月1日,我院于学院教工之家举办以“网络文学的‘学习’方法”为主题的第二期新生午餐会,活动邀请到我院现当代文学教研室副研究员肖映萱作为主讲人,15位2023级新生参与本次活动。 午餐会上,肖映萱教授介绍了自己的任教课程、学术研究方向以及从事网络文学研究的初衷。她结合自身经历从网络文学的阅读途径、网络文学的价值和如何开展网络文学研究三个方面与同学们展开讨论,帮助新生了解网络文学研究这一 |
|
发表时间:2023年11月06日 |
|
我院职业规划大赛顺利结束
|
为增强学生生涯规划意识、提升学生就业发展能力,11月2日晚,我院于知新楼A623举办职业规划大赛。校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李抗,我院研究生辅导员果娜,本科生辅导员张博、孙雅乔、尚文月及来自各年级的选手和学生代表参加活动。 本次比赛分为成长和就业两个赛道,设置主题陈述和评委提问两个环节。在主题陈述环节,各位选手结合生涯发展报告,围绕自我认识、就业环境、实践经历等方面向评委及观众展示个人职业生涯 |
|
发表时间:2023年11月06日 |
|
徐 超
|
徐超,字逾之,斋号为三摩帝书屋、静斋、三籁堂等,1945年出生于江苏盐城。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书法艺术研究中心主任。1964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读本科,1978年考入山东大学中文系读汉语史专业硕士研究生,1981年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至今。主要研究文字音韵训诂、书法与书法文化。曾兼任山东大学中文系副主任、山东《书法艺术报》特聘副主编、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教育部 |
|
发表时间:2009年09月14日 |
|
我院2021级闻一多班召开学业导师见...
|
2023年11月2日下午,我院在知新楼A606组织召开了2021级一多班学业导师见面会。见面会由文学院副院长马兵老师主持,共邀请五位导师代表参会:古代文学教研组的孙学堂老师、吕玉华老师,现当代文学教研组的尹林老师,语言学教研组的张燕芬老师,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教研组的陆浩斌老师。 见面会开始,先由马兵老师介绍一多班学业导师制度,邀请孙学堂老师作为导师代表发言。孙学堂老师在发言中指导了同学们如何更好 |
|
发表时间:2023年11月06日 |
|
徐俊教授在《光明日报》发表整版文章
|
11月6日,我院全职特聘教授、中华书局原执行董事徐俊先生,在《光明日报》发表题为“史局汗青欣有日——王仲荦先生与‘南朝五史’点校”的整版文章,讲述山东大学王仲荦教授在《二十四史》整理工作中的杰出贡献。全文如下: 1986年,周一良先生以“章门高弟一生游心文与史,吾道先驱两部遗编晋到唐”哀挽王仲荦先生,“章门高弟”谓王先生为章太炎晚年弟子,“两部遗编晋到唐”指王先生的代表著作《魏晋南北朝史》《隋唐 |
|
发表时间:2023年11月07日 |
|
我院、文化传播学院与潍坊市及青州...
|
11月4日,我院、文化传播学院与潍坊市及青州市文旅部门在青州成功举办文化建设合作交流座谈会。潍坊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潍坊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支队长李国涛,潍坊市图书馆党委书记、馆长郑晓光,青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凝,我院、文化传播学院院长杜泽逊出席会议。 会议伊始,李国涛重点介绍了潍坊市文旅发展概况,表达了与山大深化合作交流的衷心希望。他表示,山东大学作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
|
发表时间:2023年11月07日 |
|
“中文一流学科融合发展研讨会”在...
|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指示精神,推进实施服务山东战略、融合发展战略,进一步强化中文一流学科建设,11月3日至11月5日,我院与文化传播学院于青州市联合召开中文一流学科融合发展研讨会。我院与文化传播学院教职工参加会议,我院党委书记郭春晓主席会议。 会议伊始,我院、文化传播学院院长杜泽逊教授发表主题讲话。他对潍坊市、青州市地方政府多方面的支持表示感谢,并指出青州 |
|
发表时间:2023年11月07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