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访谈:著名作家王安琪
|
王安琪,我院中文系1983级校友,现就职于河南省文联,是《南腔北调》和《明星》杂志的主编,山东大学河南校友会副会长。1986年开始小说创作,至今已发表作品百余万字,并多次获得各类文学奖。代表作有《喊山》、《乡下的因果关系》、《看谁跑得快》、《乡村物语》等。 王安琪学长回校参加校友代表大会的时候,我们采访了他。那天中午他刚刚吃完午饭,微醺,但依然很耐心、很热情地跟我聊起了他的山大故事。虽然整个采访 |
|
发表时间:2010年07月02日 |
|
我院“京溪渡泉”调研团社会实践调...
|
7月9日至8月9日,我院“京溪渡泉”社会实践调研团顺应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使命,遵循“加快转变文化发展方式”“着力建设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的政策要求,在北京、济南两地市开展实地调研,探索两地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过程中的模式与路径,提取其中能够互通的可复制经验,为文化产业未来发展提供启示。 山东大学“京溪渡泉”调研团采用了线下调研与线上宣传同步进行的模式:线上组负责资料查找、新闻稿撰写、公众号 |
|
发表时间:2022年09月02日 |
|
我院“山林队”赴河南濮阳支教活动...
|
7月5日至7月20日,山东大学文学院“山林”支教调研团在河南省濮阳县翟庄小学开展了为期16天的支教夏令营。八位支教队员齐心协力,圆满地完成了此次支教活动。 教学方面,团队共由8位志愿者与1名指导老师组成,支教总时长为316小时,学生人数158人。团队依托山东大学蒲公英青年公益发展协会、日慈基金会心益计划、中国大学生知行计划,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模式,从艺术审美、科学、传统文化、认识身体、情绪 |
|
发表时间:2022年07月29日 |
|
我院“拾穗习新”实践队圆满完成暑...
|
为促进大、中学思政工作开展经验的交流传播,我院“拾穗习新”实践队于8月13日至8月26日,开展了为期两周的社会实践。 在正式的调研开始前,团队首先进行了对相关方针、政策的集体学习。队员王悦搜集历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各学段思政工作发表的重要指示、重要讲话,并整理成集;队长刘牧晨作为领学人,带领队员们学习并重点研讨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7日至8日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2019年3月18 |
|
发表时间:2022年09月03日 |
|
山东大学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对口...
|
日前,山东大学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对口东营市幼儿园教师及保育员普通话线上培训活动正在有序进行,我院教学和管理团队全体教师、助教与学员们默契配合、互学互促,共同推动普通话培训工作走深走实,取得了一系列教学成果。老师们课前精心准备,上好每一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用心打造高效生动课堂,学员们上课认真投入,课下回顾复习,普通话得到明显提升,学习效果显著。 双线并行,稳扎稳打见实效 受疫情影响,我院汉语言 |
|
发表时间:2022年08月20日 |
|
我院“山魂海韵 沂你同心”支教队圆...
|
2022年8月12日,我院联合临沂市沂南县关工委共同举办的“沂南县手牵手圆梦行动支教社会实践”顺利完成。 正式支教之前,团队成员联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沂南县孤困儿童志愿服务团队对当地孤困家庭进行了走访,并送去社会捐赠的爱心物资。十天支教夏令营期间,线下团队成员与孩子们同吃同住,全程陪伴,做到扶智与扶心相结合,通过团队特色心理辅导项目打开孤困儿童的心扉,同时将学习指导和课业辅导作为夏令营的主体 |
|
发表时间:2022年09月03日 |
|
“山海相逢·红研归乡”实践队暑期社...
|
为推动宁海县前童镇大郑村乡村振兴工作,挖掘开发当地的红色资源和艺术旅游资源,我院“山海相逢·红研归乡”实践队于7月17日至7月29日开展了为期两周的社会实践。 活动前期,团队成员首先搜集浏览了有关前童大郑村的历史介绍和新闻报道,对大郑村形成了初步认识。随后,团队进行了明确分工,严格遵守当地疫情防控政策,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了解了大郑村的基本情况,为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具体方案的设计奠定基础 |
|
发表时间:2022年09月02日 |
|
我院“天星”调研团社会实践调研活...
|
7月3日至30日,我院“天星”赴山东省乡间方言词汇调研团成员们前往乡间进行走访调研。在此期间,队员们在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区蓬莱阁街道水城社区、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大寺山村、山东省济南市工人新村南村南区及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田镇镇等多地开展方言词汇调研。 本次调研的主要城市是山东省的烟台市、泰安市、淄博市和济南市。经过队员调查发现,受地理位置因素影响,烟台市蓬莱地区所使用的胶辽官话词汇与普通话和东北地区 |
|
发表时间:2022年09月04日 |
|
我院“天星”调研团社会实践调研活...
|
7月3日至30日,我院“天星”赴山东省乡间方言词汇调研团成员们前往乡间进行走访调研。在此期间,队员们在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区蓬莱阁街道水城社区、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大寺山村、山东省济南市工人新村南村南区及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田镇镇等多地开展方言词汇调研。 本次调研的主要城市是山东省的烟台市、泰安市、淄博市和济南市。经过队员调查发现,受地理位置因素影响,烟台市蓬莱地区所使用的胶辽官话词汇与普通话和东北地区 |
|
发表时间:2022年09月04日 |
|
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与山东美...
|
8月26日,我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副主任程相占访问山东美术馆并开展座谈,山东美术馆学术研究部主任郭振宇及学术研究、公共教育等部门人员参与活动。 座谈会上,与会者以美育为主题,结合个人的阅历和知识背景进行了观点的交流。程相占谈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实施后,美育被提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一时之间,关于“什么是美育”“如何开展美育”的讨论成为 |
|
发表时间:2022年08月30日 |
|
我院“救在身边” 赴济南市AED情况...
|
7月5日至7月15日,我院“救在身边”赴济南市AED情况调研团在济南市内若干公共场所展开了AED相关调研。期间,团队成员怀着高度的热情参与其中,调研取得了丰富成果。 此前,队员们了解到我国心脏骤停的抢救成功率和心肺复苏的普及率均低于1%。为鼓励人们正确使用AED进行急救、对心脏骤停的紧急情况做出及时反应,提高施救成功率,调研团成员决定以此次暑期社会实践为契机,在济南市开展AED相关的调查和宣传 |
|
发表时间:2022年09月04日 |
|
我院“窥古合新”实践队圆满完成暑...
|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探索古典元素在现代商业中的表达,我院“窥古合新”实践队于8月7日至8月28日开展了为期三周的社会实践。 在正式考察开始前,我队成员在团队指导老师陈硕的带领下,进行了艺术史、田野考察方法等相关知识的学习。队员们认真阅读各种参考书目,热烈互动、踊跃交流。队员陈欢迪、刘妤旂查阅了相关研究文献,并在团队会议中进行汇报。经过充分的讨论,队员们确定了团队的考察对象——“仿古商业街 |
|
发表时间:2022年09月03日 |
|
我院召开李希凡先生小型学术研讨会
|
编者按:11月1日上午,为悼念李希凡先生,我院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召开研讨会。我院教师王平、邹宗良、李桂奎、樊庆彦等参加研讨会,就李希凡先生的勤奋治学、红学研究、原则坚守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并深情回忆了与李希凡先生交往的点滴故事。以下是研讨会内容实录: 王 平: 我想从两个方面深切缅怀李希凡先生:一方面李希凡先生是一位值得我们尊敬的学者、校友、系友;另一方面,他又是一位带有鲜明时代烙印的学者 |
|
发表时间:2018年11月09日 |
|
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与山东美...
|
7月21日,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携手山东美术馆以及多位文艺理论家、艺术家,于山东美术馆A1展厅举行“生态艺术”学术研讨会。本次会议与该展厅正在展出的“观此青绿——山东美术馆馆藏生态文明主题绘画作品展”(以下简称“观此青绿”)相互配合,具有重要的学术及实践意义。 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副主任程相占,山东美术馆学术研究部主任郭振宇、研究馆员李生,《山东美术》执行主编郑岗,“观此青绿”策展人纪 |
|
发表时间:2022年07月31日 |
|
杨亦鸣教授谈语言观的革新与语言学...
|
2022年5月20日下午三时许,山东大学兼职讲席教授、江苏师范大学语言科学与艺术学院院长杨亦鸣教授作客“新杏坛”,于线上作题为“语言观的革新与语言学跨学科研究”的讲座。讲座由山东大学文学院张树铮教授主持,文学院杜泽逊院长、岳立静教授、刘娟副教授、刘洪超老师、梁昌维老师出席,讲座吸引了校内外百余名师生的关注。 讲座伊始,杨亦鸣首先从人类语言学发展史的角度回顾了人类语言观的不断变化 |
|
发表时间:2022年05月23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