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鲁宁:访问归来话耶鲁
|
李鲁宁,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副教授。2004年12月至2005年6月,作为访问学者赴耶鲁大学研究西方哲学美学。 问:您到耶鲁之后第一个新奇的感觉是什么? 答:第一个感觉是,美国的人太少了。我到美国的时候正是圣诞节前,我12月19号飞抵纽约,21号到纽黑文。第一个感觉是这个地方的人太少了。整条大街只有我一个人在走,附近的三四条街上也只有我一个人在走。从摩肩接踵的济南来到一个街上不见 |
|
发表时间:2009年09月23日 |
|
邱凌:密苏里大学访学记
|
邱凌,我院传播学研究所副教授,2013-2014年赴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访学。 静静地坐在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的自习室,偌大的房间,只有零星几个人,每年夏季,是毕业季,也是回国季。该走的走了,该来的还未来。我只是在这空档中,将走未走的那个。置身于这个有着175年历史的美国中部大学,经历了一年的访学,那些点滴的体会和感受在慢慢凝聚和升腾。但要逐一地描述那些体悟似乎有些繁杂,我只能捕捉几个感受至深 |
|
发表时间:2014年09月05日 |
|
史建国:波鸿岁月
|
史建国,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现当代文学研究所教师。2007年至2008年,在德国波鸿鲁尔大学做访问学者。 初到波鸿 其实我对自己出国从来没有什么计划,接到导师的电话让我申报时,随便整理一份简历报了上去,并没有抱什么太大希望。无心插柳柳成荫,没想到就批下来了。系里一开始准备让我去美国布朗大学,因为导师的一位师妹在那边任教。后来又改去德国波鸿鲁尔大学,也是因为我和那边的导师相对熟悉——而另一位 |
|
发表时间:2009年11月16日 |
|
宋雪:台湾清华大学交流随感
|
2009年暑假,我有幸代表山东大学参加了台湾新竹清华大学暑期两岸学术交流活动。6周多的交流结束后,回首在台湾的学习生活,那些温暖,那些微笑,与青春有关的日子,都将成为大学生活里一段难忘的珍贵记忆。 清大校园 位于台湾新竹市的清华大学,始建于1955年,是梅贻琦校长晚年教育思想和实践所体现之处。从最初的原子科学研究所到现在的综合性大学,五十多年的积淀,结晶了她现在的芳华。 这次2009年暑期两岸 |
|
发表时间:2010年05月27日 |
|
孔令顺:穿越美国时空
|
图为参加“密苏里新闻奖”酒会 孔令顺:我院传播学研究所副教授,2012-2013年赴美国密苏里大学 新闻学院访学。 2012年8月14日中午,从北京首都机场起飞,经旧金山转机到圣路易斯,再乘坐近两个小时的汽车,辗转来到此行的目的地——密苏里大学。时间已经过去了20个小时,但日期依然显示为8月14日,此地与国内时差为14个小时。昼夜之间,时空凌乱,令人大有穿越之感。 学 院 密苏里大学于1839 |
|
发表时间:2013年03月31日 |
|
邵方超:我在台湾六十天
|
识字之初,就在小小的教科书上结识了日月潭、阿里山,只不过当时幼小的我们只能感觉到她的遥远与神秘,不曾想到,长大后的一天我有幸踏上这片热土,亲自感受这里的一点一滴…… 关于文化大学 “美哉中华,凤鸣高冈”,中国文化大学创校的先贤们怀着对文明的孜孜追寻,对文化的不懈追求,多少年筚路蓝缕、开山拓荒,终于打造出了今天枝繁叶茂的“中华高冈”取名“华冈”。我们大陆新闻传播学研究生一行八人所要拜访的正是该校 |
|
发表时间:2010年01月05日 |
|
张志庆:诗意剑桥的最初一瞥
|
张志庆,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所教授。2009年5月至今,在英国剑桥大学做访问学者。 眼睛 我2009年5月开始在剑桥大学访学。刚到不久,剑桥(Cambridge,或译康桥)就让我感受到她的魅力。座座古老的建筑,透过灰黄的石头墙散发着浓重的历史感;剑河(River Cam)穿城而过,剑河边、学院中,成排的绿树,大片的草坪,伴着各种鲜花,郁郁葱葱,还有成群的鸽子、鸭子 |
|
发表时间:2009年11月30日 |
|
徐爱梅:工作在美丽的挪威西海岸(上)
|
徐爱梅,我院大学语文研究所教师,现受学院委派在挪威卑尔根大学孔子学院工作。 时间总是过得很快,作为国家汉办外派的汉语老师,我来到挪威卑尔根大学孔子学院工作已经两个半月了。卑尔根大学孔子学院是由北京体育大学和卑尔根大学在2007年联合创建的,我们的办公室设在卑尔根大学图书馆。卑尔根是挪威的第二大城,也是西海岸最大最美的港都,座落在挪威西海岸陡峭的峡湾线上,倚着港湾和七座山头,市区濒临碧湾,直通 |
|
发表时间:2010年07月02日 |
|
徐爱梅:工作在美丽的挪威西海岸(下)
|
图为6月18日在芬兰赫尔辛基汉语教学与研讨会上发言 徐爱梅,我院大学语文研究所教师,现受学院委派在挪威卑尔根大学孔子学院工作。 白乐桑先生的第0课 法国阿尔多瓦大学孔子学院在5月底举办了为期两天的汉语教学法培训班,我和另一位老师参加了这次培训班的学习。法国汉语教学总督学白乐桑先生亲自上课。白乐桑是法国著名的汉学家,巴黎东方语言文化大学汉语专业的博士生导师,非常热爱汉字和中国文化,在他的大力推动下 |
|
发表时间:2010年07月21日 |
|
我院与文化传播学院联合召开 2022年...
|
根据学校党委部署和暑期工作有关通知要求,我院与文化传播学院领导班子聚焦《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和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采取会前自学、会议集体学习研讨等方式,围绕双一流学科建设、“十四五”发展规划实施、一校三地一体发展、强院兴校、新文科建设等重点内容,结合两院工作实际和一体发展要求,系统谋划部署,深入开展研讨,于8月23日通过 |
|
发表时间:2022年08月26日 |
|
太原日报社原社长张鸿文:我的山大情
|
张鸿文,我院中文系1959级校友,1964年毕业到山西工作,曾任太原日报社社长,高级编辑。现为太原市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太原市书法协会主席,山东大学山西校友会会长。 5月22日,山东大学举办了第二次校友代表大会,来自全国各地的校友聚集一堂,共叙山大发展与校友情谊。 记者采访了1959级中文系校友张鸿文,倾听他的山大情。 山大世家 在谈到对山大的感情时,张鸿文很有感触地说:“我们家是山大 |
|
发表时间:2010年07月21日 |
|
叶杨曦 :“登泰山而小鲁”
|
叶杨曦,我院中文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所教师。南京大学文学院学士、硕士,日本早稻田大学文学学术院交换研究员,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博士。2015年10月应聘进入我院工作。主要教学科研方向为东亚比较文学与海外汉学。曾在《域外汉籍研究集刊》、《人文中国学报》、《成大历史学报》、《汉学研究通讯》等大陆与港台刊物发表论文多篇。 “叶生登泰山而小鲁”,得知我来山大报到,港中大同学立刻用这句话来形容 |
|
发表时间:2015年12月09日 |
|
中国文艺评论(山东大学)基地揭牌
|
在夏末秋初的美好时节,2022年8月28日,中国文艺评论(山东大学)基地揭牌仪式暨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守正创新的十年学术论坛在泉城济南举行。会议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评论重要指示批示,落实中宣部等五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和中国文联《加强新时代 |
|
发表时间:2022年08月31日 |
|
2022年山东大学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
|
8月27日上午,山东大学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对口东营幼儿园教师和保育员普通话线上培训活动结业仪式顺利举办,这标志着山东大学圆满完成东营市幼儿园教师及保育员普通话培训任务。会议采用线上方式进行,山东大学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副主任、本科生院副院长王立祥教授,我院院长杜泽逊教授,东营市教科院语办苟卓林主任,以及东营市各区县教育局分管领导和语委办负责人出席了会议。会议由我院副院长、培训活动领导小组 |
|
发表时间:2022年08月30日 |
|
我院“象意”团队暑期社会实践圆满结束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最厚重的软实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自信之源。习近平总书记在《致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的贺信》中指出,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值得倍加珍视、更好传承发展。同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表明,国家大力支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带着传承古文字文化 |
|
发表时间:2022年08月29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