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克家
臧克家,1905年10月8日出生于山东诸城,2004年逝世。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中国诗歌学会会长。1934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 他自幼受祖父、父亲影响,打下了良好的古典诗文基础。1930年暑假,以数学零分、国文98分的成绩被山东大学录取。时任中文系主任的闻一多先生看卷子极严,5分、10分的很多,得60分就不容易,而臧克家却以98分的高分夺冠,被破格录取。这在山东大学新生录取史上,可能是一个
发表时间:2009年09月25日
校友刘希全近日获第七届人民文学奖
第七届人民文学奖颁奖仪式于10月30日在中国现代文学馆隆重举行,中国作家协会领导、作家、诗人、评论家和获奖者参加了颁奖典礼。 本次评选范围为2008年第11期至2009年第10期《人民文学》杂志刊发的作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特选作品奖为王树增的《解放战争》和徐坤的《通天河》,优秀长篇小说奖为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优秀中篇小说奖为袁劲梅的《罗坎村》和东紫的《春茶》,优秀短篇小说奖为
发表时间:2009年11月09日
李建国
李建国,1946年4月生,山东鄄城人。1964—1969年就读于山东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任中共中央委员,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党组成员兼秘书长。 李建国校友大学毕业后,先后在天津、陕西和山东等地工作,曾担任天津市委办公厅主任、天津市委副书记,陕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山东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等职务。中共第十四届中央候补委员,十五届、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委员。 李建国
发表时间:2009年09月23日
敬请关注“校友访谈”
百年山大,百年文院,薪火传承,生生不息。莘莘学子们从这里扬帆起航,无数学长们在这里播种理想和希望。从这里走出的一批又一批校友,是我们学院最为宝贵的财富,也是我们永远的自豪和牵挂。 2010年寒假期间,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的十几位同学接受了学院“走访老学长”的采访任务,他们奔赴长城内外、大江南北,足迹遍及北京、上海、长春、哈尔滨、青岛、济南等12个城市,走访工作在各行各业的历届校友学长16位。在寒冷
发表时间:2010年04月08日
孙学堂:UVIC访学杂记
孙学堂,我院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所教授,目前正在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UVIC)访学。 我访问的维多利亚大学(UVIC)位于加拿大西海岸的温哥华岛,从1963年取得“大学”地位算起,建校刚满50周年,可以说是一所年轻的大学。加拿大卑诗(BC)省的大学以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BC)为冠,UVIC只好屈居第二,但其法学、商学、工程等学科也颇有国际声望。学校国际处的王育军(David Wang)先生告诉我
发表时间:2014年05月16日
李鲁宁:加拿大UBC访学随感
李鲁宁,我院副院长、文艺美学研究所副教授,2014年赴加拿大UBC哲学系访学。 受国家留学基金委委派,2013年12月28日至2015年1月18日,我在加拿大UBC哲学系做访问学者。回想这匆匆而过的一年多的时光,内心感觉充实而宁静,诚如UBC的校训所言,这是追求知识和真理的“一片心灵之地”(“A Place of Mind”)。 UBC的全称是“University of British
发表时间:2015年04月17日
凌晨光:成均馆大学印象
凌晨光,我院教授,2013年9月至11月赴韩国首尔成均馆大学学术交流。 成均馆大学位于首尔市北部,依山而建。韩国地少人多,土地资源紧缺,在据称集中了全韩国四分之一人口的首尔市,更是寸土寸金,所以韩国的大学几乎都建在山坡上。进校门就一路上坡,走一遍校园等于是爬了半座山。我所授课的人文学院教学楼恰在学校最远端的边缘位置,刚到学校时,韩方负责接待的老师介绍情况,解释说,在韩国大学,人文学科的位置就是
发表时间:2014年01月13日
于晓风:纽约城市大学访学记
于晓风,我院新闻系传播学研究所讲师,2015年赴美国纽约城市大学斯塔滕岛学院访学。 不知不觉,来到纽约已近两月。不闻国内诸事,日日陪伴我的,惟有从斯塔滕(Staten Island )到曼哈顿( Manhattan )的海上。 斯塔滕是座岛屿,初名“里士满郡( Richmond County )”。作为纽约市五个辖区之一,它与由皇后( Queens )、布鲁克林( Brooklyn )、布朗克斯
发表时间:2015年12月09日
李欣人:普渡大学一年间
终于又回到了熟悉的母校和温暖随意的家中,在响彻行云的鞭炮声里送走了繁忙而充实的兔年。一年的国外访学生活虽然结束了,但北美的绿野,沃巴士河西岸迷人红叶掩映下的校园,学术讨论中趣味盎然的争辩,依然频频在眼前浮现。一年来马不停蹄的海外学术之旅,使我无暇驻足并细细体会其中的滋味。直到现在,才得以乘节日之闲对访学做一个简单的回顾和总结。 普渡大学位于美国中西部的印第安纳州,1869年建校;占地18726
发表时间:2012年03月15日
尤战生:哥伦比亚大学点点滴滴
尤战生,我院文艺理论研究所副教授,自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做访问学者。 我自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学。因为哥大是一所享誉世界的著名高校,所以我在去哥大之前,对该校已经有一定的了解。哥伦比亚大学位于美国纽约市曼哈顿区,于1754年根据英国国王乔治二世颁布的《国王宪章》而成立,属于美国八大常春藤盟校之一。该校拥有世界一流的师资和教学科研水平,至今
发表时间:2012年03月24日
孔令顺:密苏里新闻奖的中国情缘
孔令顺:我院传播学研究所副教授,2012-2013年赴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访学。 2012年7月11日,密苏里新闻学院公布了该年度“密苏里新闻事业杰出贡献荣誉奖章”(Missouri Honor Medal for Distinguished Service in Journalism,简称“密苏里新闻奖”)获得者名单。获奖者一共十位,中国著名传媒人胡舒立名列其中。 一提到密苏里新闻学院,可能
发表时间:2013年10月24日
刘俊:访学台湾记忆点滴(下)
六、午后阳明山 客居台北,我住在阳明山上,时间不短,与山天天相见。但阳明山的气质,我一直说不清。推开住处的窗,看到一个什么样的阳明山呢?是偶像剧里的浪漫?是蒋介石行宫的神秘?是文人别墅边的气质?还是俯瞰台北繁华的惬意?奢华阳明山,我不知道。 阳明山最迷人的景色,是过了文化大学的路、水与山。芳草萋萋,延展开去,午后的光影与山色配合得正好,深灰的跑车与弯曲的山路,一个经典的台湾图景。还有大屯瀑布
发表时间:2010年01月11日
栾妮:法国访学的四个阶段
栾妮,我院大学语文研究所教师,2011年3月—2012年2月赴法国国立东方语言文化学院访学。左图为作者在巴黎市政厅门前。 2011年的阳春三月,我踏上了前往法国国立东方语言文化学院访学的路程,那时心中充满的是对异域生活的忐忑。2012年草长莺飞的时节,我又回到了山大,徜徉在焕然一新的校园里,我此刻的感觉是陌生又熟悉,而法国的校园生活正渐行渐远。沉静下来,想要回忆一下的时候,我才恍悟,在过
发表时间:2012年04月24日
温儒敏:现当代文学硕士生基本书目
(温儒敏 我院教授,山东大学文科一级教授。本文摘自温儒敏先生的博客。) 昨日在山东大学为现当代文学方向硕士研究生上课,是学科概要,属于专业入门课。课上和同学们讨论了如何处理听课和读书的关系,以及如何逐步选择确定研究题目等问题。我给选课的同学每人提供一份建议基本书目。有些外专业或者外校的同学也有兴趣,干脆就放到博客上,也好征求大家意见,不断完善一份基本书目。 书目设计应当个性化,充分考虑个人
发表时间:2015年04月17日
陈炎:说命运
(陈炎,我院教授,山东大学副校长) 我喜欢思想史,偶尔也发表过两篇有关《易经》的文章,谁知竟有算命的找上门来,真是一不留神就变成“大师”了。 “大师”正襟危坐,总要说点儿什么。看手相?看面相?再不然就问问生辰八字什么的?说实话,这玩意儿虽不精通,可也不能说是一点儿不会,糊弄个女孩什么的,还是绰绰有余的。可眼前是一位长者,一脸虔诚的样子,实在不好意思拿人家开涮,便以“不会”相推托。可哪知那长者
发表时间:2014年05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