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儒敏:“热爱文学 斯文在玆”
|
温儒敏 我院教授,山东大学文科一级教授。本文转自山大视点网站,原题为《“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在接受采访时,温先生寄语同学们:“山大是一所淳朴而又大气的学校,学生的学习精神和学术水平也很好,尤其是本科生。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原文编者按:如果说大学里有那么一个地方,可以用它的安静庄严安抚所有年轻的躁动,那么这个地方只能是图书馆。当我们在一排排书架间浏览徘徊 |
|
发表时间:2014年05月18日 |
|
校庆感言:亲爱的母校(凌可新)
|
凌可新,1963年10月出生于山东蓬莱,1991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作家班。鲁迅文学院首届全国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毕业。系中国作协会员、山东作协理事、烟台市作协副主席。已公开发表文学作品约500万字,有几十部中短篇小说被《人民文学》、《小说选刊》、《新华文摘》、《小说月报》、《作品与争鸣》、《中篇小说选刊》等转载,并收入各种文选。已出版长篇小说《梦的门》,中短篇小说集《老白的枪》、《醉纸》、《避邪 |
|
发表时间:2012年03月24日 |
|
萧涤非
|
萧涤非,江西临川人,著名学者,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1930年于清华大学毕业,又继续深造,1933年在清华大学研究院毕业后到山东大学任教。抗日战争时期去西南联大,其间生活极其艰难。抗战胜利后于1947年回山东大学,历任中文系主任、教授,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 萧涤非先生执教山大47载,曾兼山东大学副教务长、中文系主任、古典文学教研室主任、古籍所副所长、《文史哲》编委会副主委、校学术委员会及学位 |
|
发表时间:2009年05月22日 |
|
臧乐源:父亲臧克家的寿长之道
|
我父亲臧克家走完了人生百年(1905—2004年),创出了诗人寿长的新纪录。族叔王克迅诗云:“世道循环开新纪,傲雪青松又逢春。古来诗苑诸君子,寿逾百岁唯一人。” 我父亲年轻时就体弱多病,曾经“摸过阎王爷的鼻子”,又是一个“老肺病”,怎样创造出这个生命奇迹呢?这个寿长之道是什么?这是很多人关心的,也是值得很好研究和探讨的。 1959年他因病住院,病愈出院后,他写了四句话:“思想大门洞开,情绪 |
|
发表时间:2010年03月15日 |
|
校友访谈:四川人民出版社副社长王华光
|
辗转异乡,求学路上踽踽独行;几经波折,历经生活诸多考验。从一个小小编辑,成长为四川人民出版社副社长,目前执掌四川出版印刷有限公司的他,有着怎样的求学经历,事业成功的关键又是什么?带着这样的疑问,在2010年寒假学院组织的“走访老学长”活动中,我们采访了中文系85级研究生王华光学长。 最难忘的是山大宽容的学风 记者:您在川大读本科,然后在山大读研,当时全国有那么多所高校,为什么最终选择了山东大学呢 |
|
发表时间:2010年04月08日 |
|
校友访谈:黑龙江大学校长张政文
|
张政文,山东大学中文系文艺学专业研究生毕业,于1988年和2003年先后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任黑龙江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记者:学长好,我们知道您对山东大学很有感情。在毕业多年以后,母校有哪些老师是您最难忘的? 张政文:我是1985年本科毕业后,北上山大拜投在曾繁仁先生门下的,先后跟随先生攻读了硕士、博士学位。应当说跟随曾老师的这些年是我个人成长进步最快的一个时期,为我今后的学术生涯和 |
|
发表时间:2010年04月12日 |
|
张严平:明天,太阳照常升起
|
张严平,山东人,1978年至1982年在山东大学中文系读书。大学毕业后一直在新华社工作,现为新华社中央新闻采访中心、国内部政文采访室高级记者。今年,张严平荣获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最高奖——长江韬奋奖。 张严平长期从事政治、社会等领域的新闻报道,尤其擅长写人物。27年来,她坚持在艰苦环境中从事新闻采访,百步九折,寻访那些让她感动的人们。她多年来从没享受过休假,一些连男记者都憷头的险恶采访地点她从来 |
|
发表时间:2009年11月23日 |
|
陈中华:把新闻事业看作自己的生命
|
陈中华,笔名陈子甘。山东莒县人。1978年至1982年在山东大学中文系读书。1982年毕业后历任新华通讯社山东分社记者,山东省作协文学期刊编辑、副总编辑,大众报业集团《农村大众》编委,《大众日报》特派记者。 由于山东省省级媒体调整,陈中华到《大众日报》重新成为一线记者时已过不惑之年,但他跑遍了全省100多个县(市、区)、300多个村镇,记了满满36个采访本、120多万字的采访笔记,写出100多篇 |
|
发表时间:2009年11月18日 |
|
程相占:哈佛访学与人生下半场
|
程相占,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6年8月至2007年8月赴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作访问学者。 关于人生的精彩比喻层出不穷。我最欣赏的一个比喻着眼于人生的阶段性,把人生比作一场篮球赛,有着上半场、中场休息和下半场。 对于我而言,应邀赴哈佛大学访问的一年就是“中场休息”,它让我从惯常的科研状态与思维方式暂时停顿下来,认真反思人生上半场的经验与教训,重新设计下半场 |
|
发表时间:2009年09月24日 |
|
刘林:美国加州大学文学教学管窥
|
刘林,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所副教授。曾于2003年和2008年先后两次前往美国加州大学做访问学者。 近年来,本人有机会分别在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和圣迭戈分校担任访问学者,实际参与从本科生到研究生的课堂教学,亲身体验美国高校文学教学的特点和优势,感到某些做法颇有创造性,足资我们借鉴。 美国现行的教学模式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20年代,发展演变至今,先后经历学科初创阶段 |
|
发表时间:2009年11月04日 |
|
刘俊:访学台湾记忆点滴(上)
|
刘俊,我院新闻传播学2008级硕士研究生,受台湾“陆委会”和中国文化大学的邀请与资助,于2009年秋冬赴台北访学,并在“台湾第一台”台湾电视公司实习。 一、这里还有诗 在台北几乎是最繁华的两条路忠孝东路和南京东路之间,有一条台北诗路,也叫诗园,路面上全都雕刻着诗歌,有郑愁予“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般开落”那样的经典,也有台湾本土新人青涩的作品。那晚,我一个人好不容易找到那里,闯入 |
|
发表时间:2009年12月28日 |
|
张树铮:大江健三郎故乡行
|
张树铮,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7年4月至2009年3月曾任教于日本松山大学。 松山市是日本四国岛西北部爱媛县(原伊豫[今写作伊予]国)的县治,濑户内海边的一个漂亮而安静的城市。这里旅游宣传的重点是“温泉之城、文学之城”。说起温泉,大家都知道,日本的温泉举世闻名,而松山这里有日本最古老的温泉——道后温泉。历史上的一位天皇也曾来这儿泡过温泉。它的极具特色的建筑是著名动画片 |
|
发表时间:2009年09月25日 |
|
沈桔:中国文化大学访学随笔
|
(沈桔,我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2016年春季赴台湾交流学习) 我在台湾交流的学校是中国文化大学。中国文化大学位于阳明山上,海拔超过四百米。虽然习惯于简称为“文化大学”,但实际上,“中国文化”是一个名词,学校成立之初以发扬中国文化为主旨。学校里教学楼和道路的命名蕴含文化底蕴,教学楼的名称是“大仁馆”“大典馆”“大义馆”“大伦馆”等等,学校里的道路名字叫做“孔子大道”“老子大道”“中庸 |
|
发表时间:2016年07月28日 |
|
项怀诚
|
项怀诚,江苏吴江人,1939年2月生。1956—1960年就读于山东大学中文系汉语语言文学专业。现任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党组书记、理事长。 项怀诚校友1960年7月从山东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先后在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工作。1995年任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党组书记,1998年任财政部部长,2003年任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党组书记、理事长。他是中共第十五届、十六届中央委员 |
|
发表时间:2009年10月12日 |
|
李从军
|
李从军,安徽六安人,1949年10月生。我院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82级校友,现任新华社社长、党组书记,中共中央委员。 李从军校友1982年进入山东大学中文系,师从著名文学史家萧涤非先生攻读博士研究生,1985年从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以论文《唐代文学思想史》获文学博士学位。出版有《唐代文学演变史》、《古代名贤画集》、《鹰虎集》、《山川风月集》等著作。 李从军校友毕业后 |
|
发表时间:2009年10月19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