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传统数学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1月15日至25日,我院“数韵华章”队伍将传统数学玩具的文化元素与现代 IP 形象设计理念相结合,赋其予崭新生命力和时代价值。本团队成员来自汉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数字媒体艺术等多个领域,借助各自独特视角和专业技能,为本次为期十日的社会实践注入活力,助推其顺利完成,并取得丰硕成果。
活动前期,团队制定了科学详实的实地调研计划。团队走访济南手作中心,与相关专家、从业者和爱好者进行面对面交流。同时,团队设计线上调查问卷,广泛收集公众对传统数学玩具的认知度、喜爱程度以及对 IP 形象设计的期望和建议,为后续的设计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着调研活动的深入开展与及时反馈,团队以此为切入点稳步推进对传统数学文化教学宣传的相关实践活动。在IP形象设计完成后,团队积极与各地学校合作,将其投入到实际教学中,并以与利津县长期合作展开的“萤火虫课堂”公益活动为基础,对接南开大学针对儿童现实学习问题所提出的“点亮计划”,开展个性化教育连线。项目精准定位“七巧板”“九连环”“鲁班锁”“四喜人”四个数学玩具IP形象,在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与海南省屯昌县图书馆开展公益课堂,实现创与学、学与思深度联动,引导儿童在手脑结合、演绎丰富的课堂互动中感受数学艺术熏陶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
活动后期,团队将线下科普宣讲、数学兴趣支教与线上多方媒体平台有效融合,借助小红书、微信公众号等线上平台传播优势实现对传统数学文化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推广。下一阶段,“数韵华章”团队将开发更多基于传统数学玩具的教育产品,进一步拓展传统文化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场景,助推更多学生领略传统数学文化的魅力。
此次实践活动为传统数学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精细化、深度化、多样化发展新思路,展现了山大学子在探索现代教育模式与赋能传统文化的新思考和新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