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党之大计,教师是立教之本,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为推动教育家精神落实落地、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推动教育事业由大到强转变,近日,学校集中表彰了一批在教书育人、学术研究、管理服务等岗位上坚守职责、敢为善成的模范典型,我院有4位老师荣获表彰。
凭借扎实的工作作风和过硬的育人成效,我院院长、教授黄发有获评“山东大学2025年度最美奋斗者”“2025年度宝钢优秀教师奖”,副院长、教授杨建刚获评山东大学第十七届“我心目中的好导师”,教授岳立静获评2025年度“山东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副教授刘书刚获评“山东大学2024年度优秀班主任”。
本次表彰是学校对我院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高度肯定,更是我院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践行教育初心使命的重要体现。未来,我院将坚持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持续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和师德师风建设,着力健全教师成长发展体系,积极营造尊师重教浓厚氛围,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更大力量和智慧。
附受表彰教师简介:
“山东大学2025年度最美奋斗者”、
“2025年度宝钢优秀教师奖”

黄发有
山东大学讲席教授,文学院、文化传播学院院长,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席,山东省人大代表,兼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百家评论》主编。入选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山东省齐鲁文化名家。长期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与研究,主持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当代文学期刊发展史”在内的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6项,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艺研究》等顶级、权威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其研究成果接连获得鲁迅文学奖文学理论评论奖,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等重量级奖项,学术贡献突出。
山东大学第十七届“我心目中的好导师”

杨建刚
文学院教授、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杰出中青年学者,国家级青年人才。主要从事文学理论和美学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教育部基地重大项目等10余项,出版著作《马克思主义与形式主义关系史》,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艺理论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获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青年成果奖和山东省优秀社科成果奖等各类奖励10余项。讲授的研究生课程“文艺理论专题”获评山东省研究生精品课程,主持的“学年论文报告会与研究生培养深耕细作的创新与实践”获评山东大学研究生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已培养研究生30余名,所指导的研究生获山东省优秀硕士毕业论文2人。在文学院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精耕细作,锐意改革,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大幅提升,中文学科学位点建设成效显著。
2025年度“山东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

岳立静
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语言学会理事、全国汉语方言学会理事,山东语言学会副会长。曾荣获山东大学“课堂教学效果优秀教师”“我最喜爱的老师”“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2020年获教育部、国家语委表彰,被授予“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奖·先进个人”称号,先后在《方言》《语言教学与研究》《语言科学》《古汉语研究》《文史哲》等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独立或参撰学术著作5部;主持国家社科规划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10余项。独立或参与完成成果曾获教育部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第二位)、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等多项奖励。2025年获评山东省优秀研究生导师(公示期已结束)。
“山东大学2024年度优秀班主任”

刘书刚
文学院副教授、2022级中文二班班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先秦两汉文学,在北京大学中文系先后获得学士(2007)、硕士(2010)、博士(2014)学位,2020年入职山东大学文学院。出版《在物之间:庄子的伦理意识与语言观念》(北京大学出版社2020年)《立言明道——战国士人的语言观念与思想表达》(山东大学出版社2022年)等著作,在《文学遗产》《文艺理论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