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引导青年学子在躬身实践中深化理论认知、在基层服务中体察国情民情、在砥砺奋进中锤炼意志品质,我院坚持实践育人理念,组织183支社会实践团队分赴全国各地,扎实开展多领域实践活动,取得丰硕成果。
赓续红色血脉,筑牢信仰根基。我院学子深入红色沃土,将党的创新理论与基层实践紧密结合,让革命历史照进现实,用理论脉搏连接民心。“青语领航”宣讲团奔赴全国8省10地基层社区,围绕“抗战精神为核心、文化抗战为重点”开展双线宣讲,以青春话语领航信仰方向,让抗战精神照亮奋进征程。“红色记忆”革命旧址寻访团赴沂源县委旧址开展实地调研,通过参观学习与沉浸体验挖掘红色资源育人价值,推动沂蒙精神在青年群体中扎根传承。“赤焰传薪”宣讲实践队深入济南社区、学校及消防救援站,结合采访老兵获得的一手素材,通过情景朗诵、知识问答等形式生动讲述红军故事,为红色文化传播开辟新路径。“青衿寻迹・红色夏行”调研宣讲团实地走访10处红色场馆,面对面访谈老兵老党员,深入挖掘革命文物背后的精神内涵,并走进社区开展生动宣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躬身社会服务,铺就成长之路。我院学子致力于支教助学与推广普通话,用知识传递温暖,以行动助力发展。“馥芽”支教队赴济南平阴县会仙山社区开展暑期支教,创新打造“科普+美育为主、心理+体育为辅”课程体系,精准服务留守儿童成长需求。“青禾银杏”双育援教团赴安徽界首民族社区开展特色支教与非遗传承,创新融合红色剧本杀、七七纪念碑缅怀等特色活动,厚植青少年爱国情怀。“声入人心·语润乡村”实践队赴甘肃三益村开展推普活动,结合实地调研与AI技术打造“数字语博课堂”,以趣味教学提升村民普通话水平。“推普传薪润乡土”志愿服务调研团立足沂水地区方言实际,开展农村电商直播普通话专项培训,以语言赋能助力乡村振兴。


深植文化沃土,诠释时代新韵。我院学子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精髓与地方文化特色,以青年视角转译新时代文化内涵。“蒲章焕采·童育雅韵”蒲松龄文化宣讲团前往济南、淄博两地深入探访蒲松龄故居、纪念馆采集史料,面向青少年开展相关主题讲座,推动齐鲁文化焕发新生。“情未了——齐鲁大学的岁月长歌”团队致力于校史文学创作,通过挖掘老舍讲义、复原历史建筑、采集口述史料,完成6.4万字素材及多篇文学作品,为校史叙事贡献创新性的“山大方案”。“齐鲁文心·江海墨韵”团队开展老舍经典作品推广活动,以高考真题切入、写作手稿展示、分组朗读文段等方式激发青少年阅读兴趣,推动经典融入生活。“文脉华章”文化安全调研团赴潍坊、济南、上海三地开展调研与宣讲,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路径,助力筑牢文化安全防线。


聚焦民生关切,力行青春担当。我院学子聚焦社会关切,用专业知识服务社区治理与城乡发展,彰显青年学子的使命担当。“青峦净塑”调研实践团聚焦白色污染防治,前往鲁皖赣闽4省12地开展环保科普,带动近900个家庭参与减塑,推行环保举措落地校园。“智惠银龄”科普宣讲团深入多省市社区乡村,面向老年人开展智能手机应用与反诈知识教学,精准帮扶120余位老人,以实际行动传递青年温暖。“萌趣心语”团队赴济南智善心理医院等单位开展实地调研,系统观察“动物医生”干预案例,探索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新路径。“心心向农”乡村振兴实践调查团扎根淄博市沂源县下龙巷村,实地调研樱桃大棚、玻璃水滑道漂流等农文旅融合项目,系统提炼本土实践经验,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以文心践初心,用笃行担使命。在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我院各团队充分发挥人文学科专业优势,深入文化现场与基层一线,将课堂延伸到乡野之间,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未来,我院学子将继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锤炼真本领中服务社会,在奉献新时代中成长成才,于青春征途继续书写属于文院人的华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