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索从课堂到田野的多元实践育人模式,引导学生深入社会生活,了解民间文化,2025年7月7日至12日,由我院教师朱林、程浩芯开设的山东大学暑期学校精品项目“民间文学田野调查”顺利开展。师生团队十余人赴山东济宁市开展了为期4天的田野调查。
济宁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素有“孔孟之乡、运河之都”的美誉,也拥有以梁祝传说、孟母教子传说等为代表的丰富民间文学资源与历史人文遗产。调查团队于7月8日抵达济宁,先后参观济宁市博物馆、梁祝文化艺术馆,并邀请地方文化专家樊存常做了“梁祝传说在济宁”专题讲座,与师生深入座谈交流。同学们对济宁历史文化概况和地方民间传统有了深刻认识,打下了田野调查的知识基础。

7月9日,调查团队围绕济宁梁祝传说历史与传承现状,前往微山县马坡镇九曲村、马中村、马后村,高新区垞河村等地开展实地考察和入户走访。师生们现场研读立于明正德年间的梁祝墓碑记,深入村落,搜集采录传说口述文本,记录庙宇景观等传说空间,阅读村庄族谱等民间文献,提高了田野调查的实践能力。


7月10日,调查团队前往邹城市开展梁祝传说与孟母教子传说专项调查。团队先后来到峄山和孟庙孟府,实地踏访梁祝读书洞、孟母三迁祠等古迹名胜,与工作人员、当地居民、往来游客展开深入交流。同学们在风物名胜之间探讨传说生产演绎的机制过程,在参观访谈中思考历史人物传说承载的集体记忆和个体叙事,掌握了关于这两个代表性传说的大量一手材料。


7月11日,调研团队赴邹城市文化馆、邹鲁民俗馆参观考察,并对地方文化专家马锡干、陈勇士、荣寅福等进行深入访谈。团队就调查中的问题和困惑向专家请教,获得了关于济宁民间文学和民俗文化的丰富知识。同学们还现场查阅了文化馆所藏“石门小鼓”手抄本资料,在带队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阅读讨论,收获了宝贵的民间文献整理实践经验。

本次调查行程充实,形式丰富,得到济宁市梁祝文化研究会、邹城市文化旅游公共服务中心、峄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同学们白天考察学习,深入交流访谈,搜集采录文本;晚上畅谈心得,撰写田野日志,讨论学术收获。不仅提升了田野技艺与学术研究能力,也进一步深化了对民间文学和社会文化的思考。
我院民间文学田野调查有着深厚的学术传统,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关德栋先生就曾多次带领学生利用暑期赴山东各地开展民间文学采风实习。本次“民间文学田野调查”暑期项目,在赓续传统的基础上,积极融入前沿理论方法,创新教学实践手段,努力展现民间文学对当代社会生活的洞察力和解释力,并依托山东大学教学改革项目“新文科背景下民间文学课程改革和实践教学研究”开展课程建设。未来,我院将持续以田野为课堂,以文化为纽带,不断拓展实践教学路径,助力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的深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