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教授、著名作家赵德发长篇小说《大海风》入选“腾讯好书”2025年1、2月文学原创榜单。该评选由阅文集团QQ阅读、腾讯新闻主办,探照灯书评人协会承办,聚焦具有文学价值、思想深度与时代关怀的优质作品。《大海风》书写了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北方渔业与航运业的历史,呈现出激荡人心的时代变迁与家国情怀,具有深刻价值和意义。小说同时还入选中国作协“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
《大海风》以黄海之滨的“马蹄所”及青岛、上海等港口为叙事空间,讲述渔家子弟邢昭衍的实业救国之路。作为明代抗倭英雄的后代,邢昭衍在青岛求学期间开阔了视野,立志振兴民族航运业。他变卖土地造大船,开辟南北航线,却在日军入侵时毅然沉船抗敌,从实业家转身为民间抗倭力量领袖。作品以航海故事为主线,穿插“龙王庙”“血网工法”等渔家文化细节,既呈现“海立云垂”的壮阔气象,又以“进退有度”的哲学思考,刻画中国早期民族工业的坚韧与悲壮。
赵德发教授在与记者对谈中承认,书名“大海风”承载多重隐喻:既是改变人物命运的自然风浪,也是“西风东渐”与“东风西渐”的时代激荡。赵德发教授结合自身经历,进行了一系列的考察和准备,最终创造了这部小说。为精准还原历史,他还深入研究民国航运经济,考证铜钱收购价、造船费用甚至青岛电话号码位数等细节,力求以真实细节托举世道人心。书中还融入张謇、卫礼贤等真实历史人物,真实的史料被巧妙嫁接于虚构叙事,形成虚实交织的史诗品格。
小说浓墨重彩地刻画了主人公邢昭衍的形象。他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人物:既有儒家传统的仁义底色,又具西式教育的开阔视野;在商业上狂飙突进,却屡屡经历至亲离世、事业受挫的打击。面对日军入侵,邢昭衍舍弃半生基业沉船抗敌,以“如海沤般短暂却璀璨”的姿态,诠释“进退有度、取舍有道”的精神境界。赵德发教授表示,这一角色寄托着对民族企业家的理想期待——既需自强不息的实干魄力,更要有“大仁大义”的家国担当。不仅如此,赵德发教授在小说中还精雕细刻人物群像,每一位人物的个性相貌、命运线和感情线都是由他精心设计才完成的。
《大海风》这部小说问世后已经获得了一系列成就,印证了其文学价值与时代意义。这部融合历史重负与文学美感的作品,不仅为海洋人留下史诗注脚,更为当代文学如何书写民族精神提供新的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