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动态
中心动态
孔江平教授谈语言发声类型研究
发布时间:2019年10月28日 01:24    作者:文/李文畅 图/张叶    点击:[]

10月25日下午3点30分,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语言学实验室主任孔江平教授做客我院“新杏坛”,在知新楼A620举办题为“语言发声类型研究”的讲座。讲座由我院刘娟副教授主持,参加本次讲座的还有我院院长杜泽逊教授,岳立静教授,张燕芬副教授,青年教师刘文、寇新等师生。

孔江平教授从对北大语音乐律实验室的介绍开始,讲座第一部分是孔江平教授对语音研究从传统的“口耳之学”到实验语音学再到声学仪器变革和生理研究的发展脉络作了详细梳理。由对“言语链”的解读深入至言语产生的分类框架以及现代语音学研究的学科范畴,并举例强调“口耳之学”作为语言学的基本功对于从事语音学研究的重要性。同时,孔江平教授也指出,声学和生理研究的进展弥补了传统语音学研究的不足,对拓展语音学的研究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并对认知和感知研究在未来的发展前景加以展望。

在讲座的第二部分,孔江平教授以《梦溪笔谈》中关于“嗓叫子”的文献记载作为切入点,介绍了嗓音发音的生理基础,并以汉语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中存在的发声类型为例,重点讲述了运用现代技术研究嗓音发声类型的方法,例如,谐波差值分析、逆滤波分析、频谱倾斜率分析、多维嗓音分析、声门阻抗分析和嗓音音域分析。在此基础上,他还向广大师生展示了高速数字成像下的声带振动演示图,加深了人们对声带运作模式的直观认识。

在讲座的第三部分,孔江平教授介绍嗓音发声类型的声学研究在当今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都具有应用价值,他对语音学在口传文化、声纹鉴定、医学病理研究、言语工程等不同领域中产生的积极影响加以具体阐释,开拓了在座年轻学者的视野。

在提问互动环节,孔江平教授对不同学院同学所提出的问题一一耐心解答。现场气氛活跃,座无虚席,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


杏坛名帖

孔江平,男,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北京大学语言学实验室主任,中国语音学会会长,《中国语音学报》副主编。研究领域:中国境内语言的语音学研究;汉语言语产生的生理和声学模型研究;认知音位学研究;中国传统有声文化研究;中国传统音乐的声学研究。发表国内外学术期刊论文百余篇,代表性专著有:《论语言发声》(2001)、《Laryngeal Dynamics and Physiological Model——High Speed Imaging and Acoustical Techniques》(2007)、《藏语方言调查表》(2011)、《实验语音学基础教程》(2015)。



上一条:北京大学袁毓林教授谈语言推理的两种导航机制

关闭

版权所有:山东大学语言科学实验中心

地址济南市山大南路27号 山东大学中心校区知新楼A区4层 电话:0531-88361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