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程相占,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山东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华美学学会生态美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常务理事。研究领域包括中国美学、生态美学、环境美学、身体美学与生态批评。出版学术专著12部,译著2部,在中、美、英、德、波兰、土耳其、斯洛伐克等国发表学术文章150余篇(其中英语论文13篇),8份成果被写入《斯坦福哲学百科全书》的“环境美学”词条的参考文献。
程相占教授事迹介绍
一、学术科研经历
程相占,1966年出生于河南新野县。1989年,他从郑州大学中文系毕业,获得文学学士学位。同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绩,成功考取了山东大学中文系硕士生,并于1992年获中国文学批评史专业硕士学位。同年,他以优异成绩,顺利考取了山东大学古代文学博士研究生,师从山东大学终身教授袁世硕先生,并于1995年获得文学博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于文艺理论教研室。1997年晋升为山东大学副教授,1999年开始担任文艺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2000年被聘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教授、主任助理,2004年晋升为山东大学教授,2009年通过评审成为山东大学文艺学专业博士生导师。2010年起,他开始担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副主任,负责国际交流事务;2011年起担任山东大学生态美学与生态文学研究中心副主任,2012年与曾繁仁教授、鲁枢元教授共同创办《生态美学与生态批评通讯》并担任执行主编,2012年起担任国际英文期刊Contemporary Aesthetics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2014年起担任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理事。2015年,他与曾繁仁教授创立山东大学生态文明与生态美学研究中心并担任副主任。2018年3月,他被批准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7年度)。2018年4月,他开始担任山东大学文学院副院长。
程相占教授常常将项目研究与著作出版结合起来,以出版著作的方式来巩固项目成果。如1998年3月,他以“中国古代文心论的现代阐释”为题,顺利立项,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批准号98CZW001),获得2万元的项目资助,这是他负责的第一个国家级课题。2002年,该项目成果以专著形式发表出来,书名为《文心三角文艺美学:中国古代文心论的现代转化》(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2004年至2007年,他负责教育部重大项目“现当代中西艺术教育比较研究”(批准号04JZD0036)子课题之一“哈佛大学艺术教育研究”,为了加深项目研究,他于2006年8月至2007年8月,赴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进行为期一年的访问研究。访问结束,他将访问成果以专著的方式整理出版,题名《哈佛访学对话录》(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2008年,他成功申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西方生态美学的理论构建与实践运用”(批准号08BZW013),为了推进研究,他邀请了美国长岛大学哲学系教授、著名环境美学家阿诺德·伯林特,美国农业部林务局北部研究站社会科学家、生态美学家保罗·戈比斯特,美国辛辛那提大学规划学院教授王昕晧。最终,项目成果以中英文对照的方式正式出版,书名为《生态美学与生态评估及规划》(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2011年,他申请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环境美学与美学的改造”(批准号11JJD750014),在项目顺利结项后,他将项目成果继续完善,形成专著《当代西方环境美学通论》,于2022年1月由人民出版社正式发行。2013年,他作为课题主持人,顺利申请到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生态审美的基本要点与生态审美教育研究”(批准号13AZW004),项目结项获得优秀。而后,他计划将项目成果整理成册,题名《生态审美学——康德审美理论的生态诠释与重构》,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
除了以上所列举的科研项目之外,他还负责过一些其他项目,比如负责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生态美学文献整理与研究”(项目批准号16ZDA111)子课题五“生态美学通论”,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生态美学的中国话语构建”(项目批准号18ZDA024)子课题三“生态美学的中国当代话语体系建构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西方自然美学通史”(项目批准号:19ZDA044,首席专家署名张红军)子课题二“古代自然美学”等等。
在著作上,除了上述所提及的几本之外,他还出版了《中国古代叙事诗研究》(桂林:广西师大出版社,2002年版)、《中国环境美学思想研究》(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该书获2008-2009年河南省优秀图书二等奖,同时还获取第25届北方十五省市自治区社科优秀读物奖)、《生生美学论集——从文艺美学到生态美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等等。值得关注的是,他主持编撰的“生态美学三书”(《生态美学引论》《西方生态美学史》《环境美学概论》)于2021年5月由山东文艺出版社正式发行,这套丛书可读性强、创新性高,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学术价值。此外,他还翻译了两部著作,在国内学术界反响较大,即理查德·舒斯特曼的《身体意识与身体美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年第一版,2014年第二版)、阿诺德·伯林特的《美学与环境:一个主题的多重变奏》(与宋艳霞合译,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对于一个做理论的学者而言,必须要形成有标识性的概念。在这方面,程相占教授有着比较清醒的认知。因此,他主动追求创新,提出一些颇具标识性的概念。他借鉴中国传统核心价值观“生生”,提出了独树一帜的“生生美学”。在此基础上,他以生态审美为研究对象,提出了生态美学领域的生生本体论立场。他还提出并论证了与“文明”与相对的“文弊”,建构了独树一帜的生态文明理论模式。此外,他以中国传统文化及其核心价值观为基础,充分借鉴挪威哲学家奈斯的“生态智慧T”,提出了独树一帜的“生态智慧C”概念,为中国传统思想的当代转化及其普适性的发掘构建了有效的理论框架,在国际学术界产生了积极影响。他在中国、美国、英国、德国、波兰、土耳其、斯洛伐克等国发表中外文学术文章130篇(其中英语论文13篇),共有8份相关成果被加拿大学者、国际著名环境美学家卡尔森写入《斯坦福哲学百科全书》的“环境美学”词条。
二、培养的优秀学生介绍
程相占教授所培养的2012级博士研究生赵卿,于2016年顺利毕业,现在已经就职于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在读书期间,赵卿同学逐渐成长为一名非常优秀的博士生。2015年,赵卿在CSSCI来源期刊《求是学刊》上发表论文《中国山水画论如何回应“如其本然地欣赏自然”命题》;2016年,在CSSCI来源期刊《东岳论丛》上发表论文《中国山水画论笔墨说的形而上底蕴——以唐岱的天地观与笔墨说为考察核心》。同时,赵卿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还发表了一系列的译文,如CSSCI来源期刊《新华文摘》2015年第4期全文转载赵卿翻译的《从审美与环境交融角度看森林的休闲娱乐价值》(桑诺·莱赫蒂宁著);2015年第10期《新华文摘》全文转载其赵卿翻译的《西方与东方的环境美学》(阿德诺·伯林特著)以及《生态美学在环境美学中的位置》(艾伦·卡尔森著)等等。就读期间,赵卿还作为课题组第二位参与者,参与2016年山东省社科规划委托研究重大项目“生态美学研究——绿色简约审美观导论”(项目批准号16AWTJ03)。此外,赵卿还承担了本年级的党支部书记。赵卿于2013年荣获华藏奖学金,2013—2015年连续三年荣获优秀研究生及优秀干部称号,2015年荣获山东大学优秀研究生干部奖学金,2015年获得国家奖学金。
他所培养的2015级博士研究生刘娜,在他的指导下,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不断提高,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博士研究生。2018年11月,刘娜同学在CSSCI来源期刊《东岳论丛》上发表论文《生态批评中的环境公正视角》,该文后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论点摘要;2019年7月,刘娜在CSSCI来源期刊《江西社会科学》上发表论文《生态批评视野中的毒性话语》。此外,刘娜同学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并宣读论文,并于2019年荣获山东大学研究生优秀学术成果奖。就读期间,刘娜曾主持参与多项学术科研项目,如主持202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生态批评发展进程中的生命共同体思想研究”,参与2019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西方自然美学通史”,参与2019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生态批评的理论问题及其中国化研究”,参与2016年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委托研究重大项目“生态美学研究”等。